联系我们

甲醛释放量超标仍是林木制品质量不合格顽症

发表时间: 2023-11-27 16:31:01 栏目: 企鹅电竞在线直播间入口

  ·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中经评论:注册资本上万亿元的虚与实深港穗科技集群何以名列前茅美芯片“护栏”难圆霸权“芯愿”全国已建立小个专党组织约30万个 助力小个专健康经营发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持续净化消费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企业名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小作文”扰乱市场须严查严打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 服务消费支撑作用持续显现国务院印发《关于逐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5类林木制品抽检共有94批次不合格,其中甲醛释放量超标产品占到32批次,约占34%。以胶合板为例,26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19批次甲醛释放量超标,比例高达73.1%。

  上述数据是由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国家林业局共同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5类林木制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产品涉及国内生产的胶合板、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竹地板等。抽查结果为,5类产品均存在甲醛释放量不达标问题,向来以环保形象示人的竹地板也未“漏网”。

  无独有偶,福建省质监局最新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对全省公司制作的87种工业产品做了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名单中包括7家细木工板和家具生产企业,均出现甲醛释放量不合格问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甲醛释放一直是林木制品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抽检合格率慢慢地提高,但甲醛释放量超标仍是林木制品质量不合格的突出表现。业内的人表示,面对此形势,业内呼吁修订强制性国标的呼声慢慢的升高,而绿色环保的生物胶更是亟待规模化推广应用。

  “修订有必要,毕竟十多年了。”国家建筑装修用到的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轻工室主任王建中口中的标准,指的是GB 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胶合板等多种林木制品的甲醛释放量检测均依据此标准。

  据王建中介绍,甲醛释放量测试有3种方法,总的原理是通过把地板中的甲醛融到水中,再测出水中甲醛含量,然后通过一定换算方式换算成数值。检验测试发现,甲醛释放量检测合格率慢慢地提高,从前几年的百分之六七十,升到现在的百分之八九十。

  据悉,虽然甲醛释放量达标率在逐年提高,但掩盖不了问题仍较突出的事实。相关林木制品的产品质量标准在不断修订更新,而与之配套的甲醛释放量强制性标准十多年却没有修订,这是强制性国标修订呼声渐高的主要原因。

  王建中透露,之前听说过GB18580-2010修订的情况,但是新标准始终没发布。而标准修订后的数值、检测的新方法可能都会变化,甲醛释放量指标更严。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获悉,林木制品甲醛释放量超标,主要是产品所用胶黏剂的质量不过关所致。

  “就是看它用什么胶,如果胶的质量比较好,甲醛释放量就不易超标。”中国木业信息网市场总监朱洪分析称,最差的胶是脲醛胶,好一点的是酚醛胶,现在炒得较热的是大豆胶、玉米胶等生物胶,号称不含甲醛。“使用脲醛胶的一般属于低档产品,若使用合格脲醛胶,也能做出合格的林木产品。”

  如此看来,保证林木制品甲醛释放量达标是个技术问题,并不复杂,选用质量合格的胶水,基本就解决了问题。但为何甲醛释放量超标一直困扰着行业发展?

  “从技术上来说已能解决了,关键是一些厂家出于成本考虑不愿意选择高品质的胶。”朱洪一针见血地指出,林木制品生产企业规模不一,有大的上市公司,也有小作坊,生产的产品质量优劣不等,而使用的胶水质量更是良莠不齐。

  据了解,目前大豆胶等生物胶已经量产,由于其甲醛释放量微乎其微的特性,不少林木制品公司都在使用。但现在的问题是,环保生物胶在林木制品行业的推广仍属“小众”,亟待大规模普及应用,破解甲醛释放量超标难题,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

  2013年第三季度5类林木制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为,品牌产品的甲醛释放量达标情况并不乐观。以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又称强化地板)为例,共发现22批次产品不符合规定标准的规定,其中莱卡、双奇、强运、欣铭信等品牌的产品甲醛释放量不合格。

  “非品牌企业情况应该是更严重的。”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副秘书长胡会军认为,造成品牌产品甲醛释放量超标的原因主要在于行业竞争太激烈,低价竞争盛行,为降低成本,一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加上在当下的消费环境下,一些低质量、不合标准的产品有市场,导致行业鱼龙混杂。“企业集中度都不高,造成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做。”

  目前市场上包括木地板在内的不少产品都宣称“零甲醛”,是否可信?胡会军表示,这是不科学的表述,因为天然木材中都含有甲醛,这类甲醛一般无害。若企业使用大豆胶等环保胶,准确宣传应该叫无人工添加甲醛。

  谈到如何明智的选择消费,业内专业的人建议消费者,转变价格至上的消费观念,真正认识“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用消费选择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另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及机构也在推进绿色建材及标识评定工作,引导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