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独立游戏的电子仙人跳?《Mirror 2》只是遇到了“赛博扫黄”


发表时间: 2024-03-04 00:28:20 栏目: 企鹅电竞在线直播间入口

  原标题:独立游戏的电子仙人跳?《Mirror 2》只是遇到了“赛博扫黄”

  伴随着一声声“好似,开香槟了”,《Mirror 2:Project X》官方宣布,团队宣告破产,游戏本体以及后续的《物语》开发进度都将被无限期搁置,也就是玩家口中的“跑路”。当然,这也是去年“R16公告事件”的延续,官方在暧昧的氛围中突然否认了游戏的成人要素,让冲着“黄油”内容来的玩家变成了买椟还珠,因此开放了无限制的退款,退款的洪流和“差评如潮”的商店页击垮了开发组,最终变成了今天的状况。

  如果抱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心态来看,这份公告甚至公布了开发小组成员的名册,大有破釜沉舟的意气,开发组也将矛头指向了匿名的举报者,所谓树大招风,当《Mirror》在社会化媒体上成了所谓的“国产之光”时,国产黄油与生俱来的原罪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它毁灭的倒计时。其实,就算没有所谓的友商构陷、别有用心者的坑害,《Mirror》系列想要在国内长治久安地开发运营,也是一个九死一生的概率。

  我们都知道,《Mirror 1》的成功源自一个低价竞销,相对上乘的质量和卖相,搭配上极低价格,“薄利多销”的形式本身就十分依赖知名度,因此厂商也经常做一些促销宣传,甚至包括白送Key码,相信在Steam注册年限在五六年以上的国人玩家,都曾经看到过几块钱的《Mirror》大促。

  实际上,在这之前,游戏的开发商,本身也是其他“小黄油”的发行商,也就是俗称的“樱花社”,KAGAMI Works在发行商时代的名字就是Sakura Game。尽管游戏的公告运营内容常常使用繁体字撰写,但游戏公司确实是实打实的国内企业。

  在2018年以前的Steam国区草莽年代,也是一个属于“擦边球”Galgame的蓝海时代,PC平台的轻度玩家涌入到这个品类中,比起需要在论坛上水贴练级甚至付费的盗版资源,对全球市场保持开放态度的Steam无疑是更便利的消费方式,也是更靠谱的内容获取渠道。Steam“七大古典名著”中的《巧克力与香子兰》,就是在这一波风口上起飞的系列,游戏如果在日本龙争虎斗的Galgame修罗场中发售,无论比剧情还是美术,就没有立足之地,于是来到了Steam上,首发就通过不到40元的售价,招揽到了大批的新兴用户,“猫娘”题材本身也可以跨越不一样的地区文化壁垒的二次元符号。

  NEKO社相当于给整个Steam“小黄油”的江湖定下了基调,后来人中也就包括了Sakura Game,只是国人的手段要“卷”得更加彻底。樱花社起初是开发发行国产的小体量游戏,卖点是出口转内销,也就有了全套的中文支持,彼时老牌的Gal厂商都未曾主要到Steam市场,更遑论官方中文了。

  然而自研水准就相当贫乏,即使是堪堪几元的售价,都会有大批的退款用户,以草台班子去面对像Neko社这样的正规军,以卵击石。于是重新认清了自身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廉价和本地化。

  开始在2017年后,扩展到了代理发售的业务,有了第一款叫得响亮的招牌《三色绘恋》,以独立游戏形式开发的国产Gal,百万字剧情持续更新+全程配音,在Sakura Game的代理下压低到了6元的售价——和之前的山寨游戏相当,也附带了各种营销抽奖活动。国产校园题材的本土优势在物美价廉的特性下充分释放开来,独立游戏组齐了Sakura Game在Steam国区一炮走红的最后一块拼图。

  通过主动联系到日本的独立游戏开发者,挑选优秀的游戏进行本地化,并且以超低价的形式发行到国区,Sakura Game解决了个人开发者无暇顾及多地区翻译发行的痛点,为自己建立起了内容管线。一时间,Steam每周都能发行出“擦边球”游戏,实际效果也很优秀,国区玩家经常能看到商店首页推荐页被几款不知名的“小黄油”霸榜。同时,这波流通革命最终也冲击到了传统的日本厂商,指责Sakura Game的低价策略,当然,也逼迫着他们要将游戏进行官中汉化,移植发行到Steam上,并且挂出合适的售价。

  时间来到2018年,我们的主角《Mirror》初代登场了,重新尝试自研的Sakura Game有了自己的底气,尽管彼时的Steam意识到了“黄油”带来的冲击和法律风险,设置了许多屏蔽选项,并且对国区进行了类型游戏的完全封闭,但《Mirror》通过一手金蝉脱壳,重新注册了发行商品牌,并且给游戏发明了“反和谐补丁”的售后服务,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绕开了国区新规,成为了“黄油界”的一个奇迹。

  至此,Sakura Game打开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尽管多次改弦更张,但玩家依旧能认准金字招牌,低价策略是无往不利。

  复盘了开发组的发展道路,在《Mirror 2》的事件里,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件事,那就是《Mirror 2》是不是一个赔本生意?在这之前,厂商的主要利润点来自于对海外游戏的进口,生态位与上一个时代的收费汉化组类似,像《三色绘恋》以及《Mirror》初代之类投资、自研作品中,赔本赚吆喝的成分相当不小,或者能够说是打开市场,培养消费者。

  但是当游戏的体量来到了和一线引擎开放世界和模拟经营沙河玩法之后,对于一款三消小游戏6元售价来说是不是就有点天方夜谭了。其实当《Mirror 2》决定继续以薄利多销的形式维持宣传时,这个生态就已经很危险了。

  之后的事情我们也很了解了,官方在“R18”的问题上模棱两可,相信最初制作组是做了两手打算的,如果热度不够高,大可以维持在较小的体量继续开发3D版本,而一旦热度出圈,凭借目前展示出的人气和开发技术力,吸纳更多的投资,就能够直接进行“上岸”了,而玩家所期待的那种既要“黄油”又要“大制作”的模式,可能从来也就不是一个现实的结果。

  《Mirror 2》在开发早期之前进行过一次众筹,实际上对于在游戏行业摸爬滚打,稍有财力的商业公司来说,游戏众筹带来的那些资金并不能覆盖到游戏开发、宣发费用的冰山一角。

  例如同一时间段五十岚孝寺的大制作《血污:夜之仪式》,众筹的作用更多是向投资人,也就是505 Games发行商以及其他潜在的金主,证明市场对产品的期待和购买意愿,通过这么一层实验来为产品力背书。当然,成功的众筹结算也是一个很好的新闻事件,向更多的路人粉丝推广知名度,《Mirror 2》的境地相对尴尬,国内的众筹平台不允许通过黄色产品,而自家旗下的核心用户又都是曾经的“技术小白”,在Steam公告栏的拉票活动热度很高,但最后执行上反响平平。

  最后,导致如今的“里外不是人”局面,自然也有开发组不老实的因素,但归根结底,依旧是戴着镣铐跳舞。

  去年2022年是国产游戏的低谷,除开没有强势新作发售之外,更致命的问题就在于三番五次的“塌方”事件,这些“塌方”事件无外乎就是游戏中的“擦边球”要素,有的是像《Mirror 2》这样核心玩法直奔“黄油”去的,也有《鬼谷八荒》这样在游戏玩法里“擦边”,但又害怕玩家MOD将游戏社区彻底变成“黄油”的。

  当然,这并非是说国产厂商在Steam上做游戏的内容自由就不存在了,只是这些爆雷的公司和开发团队,全部都展露出了和游戏资本的暧昧关系,只有资本才会要求“上岸”,在城里跪着挣钱的路确实是走不通了。

  不过话说回来,《Mirror 2》没了不代表Sakura Game就此消失,对这种一家身经百战的“黄油界”至圣先师,他们大概率也还会换一个名字,继续在下一款游戏中“韬光养晦”。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